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禅修学员感悟
分享到:

放下我执,参禅觉知--2019年天台山慈恩寺禅修七天所得

  • 2019-02-26  |  
  • 来源:网络  |  
  • 负责编辑:小编  |  
  • 点击:

2019年1902期禅修学员:寂源居士


这个冬天的雨比往常多了一些,魔都更是连续十来天没见太阳,年终的工作压力加上阴雨天气,整个人的身心都仿佛着了病魔的道,坐立不安、气急败坏、手足无措、灰心丧气,这些负面的感受时常压的人喘不过气,往日每次半小时的坐禅也难以打消这种情绪,加上一场恐怖的噩梦更是带来了发烧、咳嗽、全身酸痛的病症,心想可能需要闭关修炼一阵好好调整了,于是在春节到来之际,在网上查询了众多禅修信息后最终与天台山慈恩寺结缘。

正月初二,我在浙江老家分别给爷爷与外公祭祖结束,在外婆家吃过午饭,一家人送我上车,虽然我已经与他们沟通过此次禅修的缘由,不过他们还是有些抵触的心理,我也是有着一丝纠结,毕竟这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我独自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是看破红尘的佛门净地。

那天阳光明媚,驾车两个多小时来到天台山慈恩寺,一路车上放着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的听书,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三部大作,而之前看完的《未来简史》中对于宗教他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并表达了对此悲观的未来,认为人类将化身为神,而宗教最终将会消亡。好在过往禅修的感受告诉我,禅修与传统观念上的佛教有所区别,何况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的文末致谢中提到“感谢我的老师萨蒂亚·纳拉扬·戈恩卡,他教导我内观禅修的技巧,让我能够观察事物的真相,更了解心灵及世界。如果没有过去15年来禅修带给我的专注、平静及见解,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

经过一路的美丽风景,最终进入一个小村庄然后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来到目的地——慈恩寺。虽然比签到要求的19点还早了两个小时,但大多数人都已经到达,我把车停在寺院大院的大门外,开始一段未知的充满期待的修行之旅。

在客堂进行了登记,因为到得晚,被安排到了多人的大通铺作为住宿点,随后领取了大褂并穿上之后立刻前往饭堂用斋,偌大的饭堂和大通铺一样朴素,吃着馒头喝着五谷稀饭的时候,对于食肉动物的我来说内心是忐忑的,不知道连续的吃素是否能够坚持下来,匆匆忙忙吃完了晚饭,立刻赶往大雄宝殿进行第一次晚课。

庄严的佛教仪轨,整齐划一的经文唱诵,虔诚的来此禅修的师兄们,有人对此已经非常熟悉,在唱诵经文时无须看课本,对于梵文咒语部分也是非常熟悉,而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有些“滥竽充数”之感。怀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情,我认真的随着大众默念着经文,遇到熟悉的,譬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时还会大声附和着,也许是之前积压的情绪垃圾,也不记得听到哪一篇经文的哪一句话时,我竟有所共鸣而潸然泪下,最后结束时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更是触动内心深处,有一种人生短暂与无常之感。晚课过后第一次起香参禅,我们第一次见到智渡师父,他对于我们能够在春节期间参与禅修表示了赞叹,第一次禅坐将近一个小时,比我平时时间长了一些,在山洞中的感受自然是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天报到就这么结束了,回到大通铺已经是晚上8点半,还有半小时就要休息了,对于之前每天凌晨才睡的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再一想到凌晨3点半就要起床早课,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住宿条件的简陋别提没有空调,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虽然床铺还算整洁但连日的阴雨天气还是让被褥有一种潮湿的霉味。9点半左右熄灯后,近二十人的房间开始陆续响起打鼾声,在此起彼伏的鼾声中,降噪耳机虽然派上了用场,但内心的扰动却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的晨钟响起。

拿着洗漱包在接近零度的水槽边迅速洗漱完毕,披上大褂抱起一床毛毯就匆匆赶往早课的大雄宝殿,路过钟鼓楼时听着那悠扬的晨钟声伴随着敲钟师父洪亮纯澈的歌声,内心感到非常的庄严,难怪历史上有很多闻钟声而开悟的公案。

早课的仪轨和晚课有些相似,只是念诵的经文有些不同,《药师经》是早课的重点内容,愿我来世得菩提时的十二大愿至今仍然回响耳畔。早课后即是禅坐,只是第二天开始的降温,让禅坐增加了一点痛苦,好在智渡师父教授我们一套非常有效的热身操,短短十多分钟在3-5度的低温下,大家做的满头大汗,足以让一炷香的禅坐时间内不觉得寒冷,后续每次禅坐前的热身操也成了非常美好的时光,而且这套操对于身体的健康亦是非常有帮助的。

之后到了6点30分进入早斋环节,经过了之前的早课与禅坐的劳作,此时肚子已经嗷嗷待哺了,但是在用斋前,我们需要唱诵一段感恩的经文,之后是出家师父和义工师父给我们发放早斋,等待了这么久的早斋自然是格外美味的。

早斋过后进入了诵经的学习时间,慈恩寺学习的经文更加偏向实用,比如《父母恩重难报经》、《业报差别经》、《吉祥经》、《玉耶女经》,作为药师佛的道场,《药师经》也是我们经常学习的部分,起初对于诵经我内心还是有些迟钝,不领会诵经的意义所在,但以上的经文实际上是非常具有普世价值的,认真读完之后对于人生、做人方面确实会有所思考,同时对于净化心灵、启发善心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一直不理解的佛经仪轨在一次次的感受中也慢慢有了新的理解,直到最终体会到其中的喜悦与美好。

在诵经过后午斋之前有两次行香参禅的时间,负责监督我们参禅打坐的主要是念孝师父,一个特别亲切的出家师,每次带领我们做操,监督禅堂的纪律,并且时不时的说几句幽默的话缓解一下大家枯燥而带来疼痛的禅坐的感受,整个禅堂是在一个巨大的山洞之中,由于特殊的石灰岩结构,禅堂内非常干燥且安静,一炷香的禅坐下来浑身觉得温暖,加上热身操的加持,确实会起到一定的强身健体治疗湿寒的作用。

偌大的山洞禅堂,加上师父的加持与引导,禅坐的感觉非常好,大多数有过禅坐经验的人在此都能坚持坐满50分钟,而且很多师兄包括我在内都或多或少感受到禅定的法喜,而且随着时间的累积,后面几天的感受更是深刻,师父也会经常开示我们,如何应对禅定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比如不能执于相,要觉知出现的画面而非恐惧或逃避,要不断精进不可过于急躁等等。

以上可以说就是禅修每天的例行安排了,略有不同的是师父会在有些时候进行一些善知识的开示,比如有几次禅坐前、有几次用斋前的片刻,还有两次智渡师父安排的专场开示讲课和问答环节,另外在第五天的下午还安排了一次禅茶的时间,在悠扬纯净的禅乐背景下,独特的禅茶味道带给我们一种非常满足与喜悦的感受。

连续几日阴雨寒冷的天气,加上三天艰苦的禅修已经让部分师兄心生退意,在第三天时我们大通铺已经有好多位师兄选择了离开回家,而我也搬到了隔壁的带独立卫生间的六人间改善了一下生活品质,并得以结缘师兄们共同探讨善知识与禅修精进。

如果说禅修只是重复以上的流程的话,那确实体验到第三天就已经足够了,甚至在第四天的时候我也萌生了离开的想法,毕竟禅修的体验、诵经的仪轨与美味的素食斋饭都已经感受过了。但是正如佛经里面吟唱的、师父经常开示的那样,人生是无常的、每一天都是独特而宝贵的,而禅修精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夜以继日、时时刻刻的精进过程,因此如果在中途就放弃了,那相当于半途而废了。或许是仍有一丝念想,加上师兄们的鼓励,我选择继续留下来,而这一选择现在看来是如此的重要,也给我对本次禅修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我开始认真的参与每一次诵经,认真的吟唱每一句经文,并理解师父所说的大声诵经让别人听到也是一种法布施积福的行为,在诵经的仪轨中体验一种内心净化的感觉,在集体诵经的过程中那些美妙的音符在上百人的和声之下产生的那种强烈的共鸣感,使得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这种感觉在我回到家中独自诵经时是非常怀念的,甚至在回到家中的前两天我搜遍了QQ音乐、网易云音乐的佛教歌曲,却再也找不到彼时师父们优美悠扬的诵经声,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

此行的收获之一是我第一次对于佛教的仪式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一直对此有教条主义的误解,认为念经显得有口无心,但实际上念经的仪式感的重要性与喜悦度是极高的。正如佛经所说,佛法有四万八千法门,行、坐、立、卧皆为禅,诵经的仪轨实在有太多的意义了。

如果要问这次禅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除了以上的一些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在第七天的凌晨四点,我进行了皈依的加持,成为了一名在家居士——法名寂源。我们寝室的圣发师兄一直纠结了很久,最终成为了我们这一期最后皈依的人,用我们那天的对话来解释皈依的意义:“如果只是参禅而不皈依,那如同一直恋爱而没有确立正式的关系一样。那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这个比喻固然有些俗套,但是仪式感之于人内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正如稻盛和夫先生与本山博的对话中所说:“不懂祈祷的人,他的灵魂就不可能得到成长。如果灵魂得到了成长,我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超越自己,利益众生。祈祷能够令我们生起智慧,获得创造力。”

皈依的目的并非遁入空门,更何况遁入空门只是四万八千法门修行中的一种,在尘世中修行精进亦是成就自我的途径,令人高兴的是,我终于放下了执念,坚定的成为一名居士,让自己能够更虔诚勇猛的去精进修行。而那些过去的执念与空相,也发生了改变,甚至在生活习惯上也是如此,至少现在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吃素,而对荤腥有一种莫名的淡漠感。我将用新的方式去看待解读在过去与此次禅修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及思考,并与有情众生们做一个分享,正如同诵经过程中那种集体加持的感觉,让我们的修行之路充满正能量的加持。

点击:我也要报名禅修


分享到:
联系地址:中國·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西 Copyright © 2000-2021  中國天台山慈恩寺  WWW.CIENSI.NET  ICP备案号:浙ICP备15031353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