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智渡法师 学佛问答-《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在线佛学问答 >
分享到:

如何寻找学佛的依止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 2013-08-19 15:28  |  
  • 来源:《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  |  
  • 负责编辑:admin  |  
  • 点击:

 

佛门信众问:如何寻找学佛的依止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智渡法师答:“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何深入经藏?经藏浩翰,从何下手?
所谓应机学法(说法),迷迷茫茫,又如何了知自己的根机呢?--“向法师学”,对!向法师学,向持戒、具悲心、阿含富的法师(和尚)学。有言道:无请不说。你不请、不求,又怎么知道你有求法之心呢?即使知道,法师们不能无请而说;否则,犯断灭罪,不可不慎!
总之,要想走上解脱道,就得寻师、求法。
通常在未完全通达诸法(未证入无学位)之前,总是各有所长的。何况传承的局限性,使得不同教下、宗门的法师们各有各的侧重。一般地采用请开示的方式,初步、粗显地接触教法和法师的知见,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向法师介绍自己的情况(包括生活经历、人生观念、信仰和心愿等等)再提出学法的请求:“某某法师慈悲,弟子来自某某(地方),今日得遇尊容、听闻开示,还望法师大发慈悲,教授弟子修学之法,以使弟子早出迷径!”
于是,法师会针对你的情况,或个别、或大众共聚,为你说皈依、说开示、说法、传法等等教授。这时的皈依,为学法皈依。开示,也是教习某一修法前的前导性的、共和不共的开示。
传承未断,即得到传承的法师,无论显密教法,无论大小乘,各大教宗,基本如此。学法师可以有许多位。得一法而相应,生死可了者,则无须贪多。
然而末法时代,众生业重,往往因烦恼众多,而需众法配合,次第而修。如砍筏枝丫茂密、树冠庞大的大树,须先砍去下边的枝丫,次第而上;也如挖掘根系众多的大树,先去边根,次第而入直至挖到中间的主根、本根,去其根本,方能一拔成就。因而法师们一旦各执教法,弟子将无所依从,“圈地养羊”的做法是极不如法的。因此在众多法师中须觅得一位可以依止的依止师。
依止师并不一定要多大的名望,而是要能够真实地解决你修行路上的种种疑难,并能方便地教授与摄受,不执己见;不以一已之法而排他法,法法平等,见闻广博,能断众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1)具戒知法,已满十夏,明了四相五法等作为阿阇黎的一切条件。
(2)能勤教授:即具悲,肯认真负责地教诫弟子,愿意慈悲摄众而不企攀众缘。
(3)明共行别行,能须呵切勒。即明白七种师徒间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各自不同的行为要求。为师者在弟子有过罪时,能及时发现、依过顺呵,内怀慈育、外现威严。
弃恶向善、远俗趣圣、成就解脱,是每时每刻的事儿,依止的重要性就贵在“及时”教导。
[这时有人问-- “我们能否依止XX老法师?”“能否依止XXX法王?” ]
这是可以的!只要你们有条件去到那边,或者你能请他到你这里长住。当然,依止也并非要呆在师父身边,关键在于能否针对你“负责地教诫”。那种听听光盘磁带上的开示,不合依止法!大多是一向情愿,对方没有办法对你负责地教诫,也不能对你的言行“及时教导”。这叫什么呢?对!这就叫“自欺性”的名闻依止。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请不要生气),你还在粗分的“贪”字上打转——图名:“我有一位多么有名望,多么有成就的师父。”
其实这对你毫无意义!师父的成就、师父的名望是师父的,与你了生脱死毫无实际关系!名师出劣徒的事例,我们不必去探究,但也不可不诫。如果是出于对名望的向往,那只会增上学佛路上的障碍。
放下名闻吧,修行是脚踏实地的事儿!

--------------------------------------------------------------------------

备注:1、以上学佛问答录,来源于智渡法师在寺院、在佛教门户网站对信众对佛门信众的慈悲开示及智渡法师著述的《佛门探宝》、《佛医传世》中的节选,开示内容部份,仅供有相同、相似因缘和疑惑者参考
2、各位佛门信众若有学佛或者生活中的疑惑,可登录网站 www.fozhidao.net 提交问题,请智渡法师作开示,法师会亲自回复。
3、学佛问答己汇编成集,会不定期更新,下载地址为: (右单击--目标另存为)
Word版:http://www.ciensi.net/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doc
PDF版: http://www.ciensi.net/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pdf

分享到:
联系地址:中國·浙江省·天台县·水南村西 Copyright © 2000-2020  中國天台山慈恩寺  WWW.CIENSI.NET  ICP备案号:浙ICP备15031353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