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第三篇)
2016-11-25 16:26
返 回
来源:天台山慈恩寺


如果你错过了上文,点击这里:
 
《西行记》(第一篇)
 
《西行记》(第二篇)


第七天(7月18日)
图木舒克修车
 
图木舒克的休整是我们在新疆唯一的一天休息,大家安安稳稳的睡了一个好觉,不过我好像被师父打了鸡血似的,希望快点修好车、快点上路;当适应了紧张的生活了之后,一下闲下来好像还有点不适应。

 
师父常常对我们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做人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努力精进克服诱惑和惰性就能往上走,如果贪图享乐和安逸就会往下走,那就是堕落。
 
我过去常常认为出家人的生活是清闲安逸的,但那都是被小说和电视所蒙蔽,真实的出家人生活其实比上班累多了。首先早上是3:30起床,晚上9点准时止静休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而且出家人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天天都是工作日;再者,寺院里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就算有时间有钱也没有地方去“享乐”。虽然身体上是忙碌的,但精神上却是清净的;当欲望被控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六根清净时,相应的智慧便开始升起了。
 
第八天(7月19日)
考察叶城玉石交易市场
 
 
到了中午,修理厂终于把我们的车子修好了,我们马上驱车前往叶城。
 
路途看见了一颗千年胡杨,据说三藏法师曾途经此地。胡杨这种树木在新疆普遍种植,因为生命力强,干旱、暴晒、盐碱、风沙都奈何不了它。
 
















叶城位于昆仑山的北部,玉矿资源丰富,以青玉、青白玉、米黄玉为主,玉的质地软硬度在3.5-4.5之间。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高,玉石市场不景气,很多玉矿处于闲置状态。
 
叶城除了玉矿资源丰富之外,给我的最大印象是治安问题,据说叶城、和田地区是新疆反恐的核心部位,每进一个城市都设有关卡,所有的加油站和商店都用铁丝网和护栏围绕着,防爆车在路上随处可见,令我仿佛置身于阿富汗,连空气之中都弥漫着紧张。
 


 
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位居士夫妇在这里,为了安全起见,她把我们安置在了县委招待所里,晚上还安排了晚宴款待,感恩诸佛菩萨和居士们的护佑,让我们虽身处险境却感到十分的安全。
 
 
第九天(7月20日)
考察和田玉产地玉龙喀什河
 
叶城的天,早晨7点才刚亮,我们吃过早饭已经是10点了。
 
叶城这两位热情的居士夫妇带我们考察了叶城玉石市场和加工厂,还送了我们许多的瓜,我们的七座别克已堆满了新疆各式各样的瓜。
 
 
叶城的“零公里”通往西藏阿里地区,既是国道219线起始点,也就是新藏公路的起始点。对于常年往来于新藏线的人们来说,“零公里”既是起点又是归宿。
 
 
下午4点,我们一行驱车赶往此行的目的地--和田,玉石行家——尹总比较熟悉此地情况,为我们作后续向导及联络人,已提前抵达那里等候。
 


 
休憩片刻后,尹总和武总便带我们一行到和田玉的出处--玉龙喀什河实地考察。
 
整个新疆的和田玉出处有两个地方,墨玉河与玉龙喀什河,墨玉河,顾名思义以产墨玉为主,白色和黄色的玉产在玉龙喀什河。
 






 
玉石又分山料和籽料,山料指的是昆仑山上的玉石矿,她可以说是和田玉籽料的原石矿,通常体积较大,需要开采。昆仑山上的山料滚入河床经过了千万年玉龙喀什河水的冲刷形成了和田玉籽料,它们温润细腻,油脂光泽,和鹅卵石混在一起,被深深的埋藏在河床之中。
 
在古代,玉为君子品行和身份的象征,我们现在看到的丝绸之路,始初运送的非丝绸而为玉石,依我看,从新疆运输玉石到京城,这条路应叫“玉石之路”。
 
由于玉的珍贵,历代以来玉石的开采数量都有着严格的限制,而且采玉者须少女,在月光下的河水中,用其粉嫩肉足的敏感感知力来分辨鹅卵石和玉石,因而称“踩玉”。后来在文字上转变为“采玉”,如今和田玉已是用挖掘机开采了。据说,在过去,茫茫河滩上同时有十几万人找玉,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现在的河滩犹如一碗炒饭,不知被采玉者翻炒多少次了;茫茫几十公里的河滩,被翻得千疮百孔。淘玉者怀揣着致富的梦想,有一夜致富的,有血本无归的(在我看来,淘玉近似于赌博,亏本或者致富无非是福报的差异而已)。
 
“踩玉”也变成了实质上的“采玉”。真正的和田玉属于籽料,就是在这个河床上掏出来的。采玉老板先把河床土地的“翻炒权”买下来,然后用挖土机挖,工人们分辨挑选,许多时候、许多个天日都找不出一块籽料,丢弃的沙土卵石堆会吸引附近的村民们,他们在废料里寻找如同豌豆甚至米粒大小的和田玉。
 






 
也因此,玉籽在市场上的售价基本在几千到上万元每克,平时看到几百、上千元的和田玉挂件不是假货就是山料加工而成,这些真实内幕不去实地考察你不会了解,和田玉是何其的弥足珍贵!
 
然而对于《白玉大藏》来说,我们选用的并非和田玉籽料而是山料,《白玉大藏》用料规整需方正的玉板、然后雕刻经典在玉板之上,以流芳百世。明天我们准备一大清早起来、去实地考察和田玉矿。
 
第十天(7月21日)
考察天山和田玉山料矿



 
今天是我们上矿山的日子,一大清早老尹带着几个维族的朋友,准备领我们一行人上矿山考察。昨天我们看到的是玉籽,今天前去考察的是和田玉的山料。
 
由于天山属于昆仑山的支脉,在古代,山料有一个极好听的名字--昆仑玉,玉质好的又称为天山冰玉。由于天台山慈恩寺的《白玉大藏》需雕刻完整版大藏经,对于玉的需求量极大(56.6万块,大小为A4纸规格的玉板),因此非得找到合适的玉矿不可。
 
和田玉山料开采的季节只能是夏季,采玉者一般在5月上旬进山, 6-8月采矿,9月上旬就要出山,前后不足四个月,在矿点采到的原料主要靠原始交通工具来运送。小块原料(2--20kg以下用马、驴、骆驼在崎岖陡峭的山道上运送到山下,时有运输者一不小心,牲畜失蹄就会滚入悬崖,发生料失人亡的悲剧。大块的玉料只能推到山下平缓地带或河中,再靠人拉肩扛,一步步运送到山下,如果运气不好遇到雪山上流下冰冷的洪水,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所以采玉人经受的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没有过硬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是无法采到玉的。
 
 
我们这次考察的这座和田玉矿藏身在昆仑山之中,需骑马翻山越岭,走上4个小时才能到,来回8个小时,共40多公里。由于我们抵达当天无法租到马匹,当地的维族朋友建议师父改日再进山,但师父迫于时间耽搁,依然要求徒步进山考察玉矿,几个之前说什么也不愿意进山的维族朋友感动于师父的意志和精神决定冒一次险,我后来才知道,徒步进山几乎是在玩命。
 
 
我们首先要徒步六公里穿越峡谷,峡谷的海拔3千米左右,这种高度别说山地行走,就连平地行走都会感到严重缺氧,再加山谷崎岖不平,不到一公里就让人气喘吁吁。
 
 
在进山的路途中须穿越九次河流,河流是昆仑山千年冰川融化而成,冰冷刺骨,手放入河水不超过十秒就冻得刺骨,令人难以忍受。冰川河水的水流湍急,水位线会变化,早上还是很小的溪流,到了下午就成了汹涌澎湃的山洪水,因此必须尽早下山,否则汹涌的河流会阻挡我们回来的路。过去我在电视上看到赤脚趟水过河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实际操作却是另外一码事,这冰川水刺骨,一下水就是钻心的痛,但还不能急,一急,只要一个脚没有站稳就可能被水冲走,一旦被冲走可不像我们玩激流勇进那样的刺激安全,河床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随时都可能把人撞晕,说不定就会把小命丢掉。
 
 
师父沿途教了我很多爬山和过河的技巧。比如说:过河胸部不能正对河流,要侧对着河流,这样阻力小很多;其次,眼睛不能看湍急的河流,以防产生心理恐惧。
   




 
过河的时候,无论水多深你都要往前走不能犹豫,一旦停留,你极有可能被冲走,或者身体已冻麻木。
 
 
爬山的时候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比如说我们是正面对着山崖爬上去的,下来的时候也是真面对着山崖退下来,这样对于比较陡的坡度就比较安全。
 
 
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实际暗藏了许多的危机,你不去经历它就不会知道。
 
过河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走了大概五公里山路之后,我们很多人出现了缺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师父让我们用深呼吸调整。我可能更严重一些,甚至想睡觉。
 
师父对我说:“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睡下,不然有可能就此醒不过来了。”
 
缺氧是我们碰到的第二个难点。昆仑山上有两样好东西,一个是雪水、一个是野生黑枸杞;雪水甘甜,一口雪水、一口囊,就是我们沿途的干粮。野生枸杞虽然百度百科上说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等作用,但我实际的体会是:它的药用价值远远超过这些,我的缺氧的问题就是通过沿途吃野生黑枸杞挺过来的。
 
 
过了九道河流之后,我们来到营地,这是采矿工人安营扎寨的地方。经过营地,我们还要再翻越20个垭口才能看到玉矿所在地。玉矿的海拔在五千多米,而且气温很低;爬山的路是羊肠小道,所谓“羊肠小道”是由山羊走出来的小道而得名。
 
















 
羊肠小道往往由为上下两条线组成,总宽度大约50公分左右。于是,得一脚踩在高线上,一脚在低线上,错落行走,路面往往是细沙,并且一边是山体,另外一边就是万丈深渊。在山下,我们沿途看到的很多碎骨都是羊掉落在山崖的尸骨,在山上如履平地的山羊都有摔落的可能,何况我们是人!因此在走这样的山路的时候,要胆大并且集中精神、开不得一点点的小差。
 
山路险峻和寒冷是我们遇到的第三个难点。
 
我去的时候的想法是,一探究竟顺便捡几块石头回来。但到了这里的想法却是,我要活着回去......人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想这“玉道”未必输于蜀道。
 


 
返程的时候,河流渐渐变宽使得我们渡河更加艰难.
 


 
还好当地的朋友老武拿出绳子,绑在河的两端帮助我们过河。
 
 
老武是退役军人,现在做玉石生意,常往山里跑。因此,对付一些险峻的地势环境比较有经验。但后来据他说,在没有马的情况下,这样上山也是第一次,把他也累得够呛,也出现了高原反应。
 
他是因为敬佩师父的为人,“决心舍命陪君子”。
 
 
当我们一行人回来的时候,在山下等待的人们的表情看起来都十分沉重。师父、矿老板、老尹、老武和我,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大家虽然伤痕累累但却感到不虚此行。
 
玉矿的实地考察,说是“九死一生”也毫不夸张。尽管如此,对于寻玉小组来说,亲自考察玉矿,了解玉质的产量及开采情况,为《白玉大藏》未来能够流芳千古而做筹备工作,也是无怨无悔并且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
 
编注:未完,连载,可添加慈恩寺微信号:ciensi ,关注下一篇)
 
如果你错过了上文,点击这里:
 
《西行记》(第一篇)
 
《西行记》(第二篇)
 
征稿
 
慈恩寺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学佛类原创文章的投稿,投稿可联系微信号(QQ号):450551189 (添加好友说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