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道连载:命运吉祥(上)
2016-03-13 09:44
返 回
来源:天台山慈恩寺

能令人幸福,即能使生命充满快乐的“吉祥”,到底包含什么含义,人们经久讨论不休。也引起天界众神普遍关注,这场争论达天年十二年之久、尚未达成一致。于是,神众们前往请教“众神之王”——天帝。此时,佛陀已然降生人间,上帝即建议天神们去向佛陀请教。因此,佛陀为天神们开示了三十八种带来幸福快乐的吉祥意义,佛陀开示的内容详见《吉祥经》。
 
 

第一节 见解吉祥
见解,决定着一个人的观念、态度和言行。因此,见解是否正确,将关乎人生走向、社会价值及其此生的意义。
 
1、远离愚痴
古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指的是:人的观念和见解易于受到周围人群之左右和影响。许多年轻人交了一个吸烟或吸毒的朋友,过不了多久也染上吸烟或毒瘾了;跟愚痴的、恶劣的人在一起,不知不觉地也会逐渐变得愚痴、恶劣。因此,不受愚痴染,当远愚痴人。这是吉祥幸福的基本保障。
 
2、亲近明智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要能亲近比自己境界高的人,要比自己有修行、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与高境界的人打交道,就会不由自主地、轻而易举地向更高的境界靠拢,自然地也就提升了自身的境界。世间明智者,均是严持戒律,具有责任心乃至悲心之人,与明智者交往,首先是安全的,同时还能得到理智上的帮助,自然吉祥!
 
3、礼敬德士
对于有德者,不但要亲近,还应尊重、礼敬。对于缺乏德性、行为恶劣者,也不要轻视、诽谤,能化导者善加化导。
弘一法师是民国时期的一位高僧,出家前是一位艺术家,出国、留洋,懂得绘画、音乐等等,多才多艺,名气很大。他出家后依律修行,德行高俊,人们见了他通常都要顶礼,但他非常谦卑。有一次,一位居士用一些很粗鲁的话说某某出家人威仪不具、德行不好等等过失,法师非常慈悲,不愿批评别人,他默默地听完之后,那位居士跟着他一同下山。在下山的路上,他们遇见一位穿得破破烂烂的、看上去很普通的出家人。弘一大师立即恭恭敬敬给这位出家人顶了三个礼。那位居士也算有些修行,马上领悟到了自己的错误。何况有机会礼敬德士,也是提升品德、纠正观念、修正见解、种植福田的机会,自然是吉祥幸福的。
 
第二节 命运吉祥
 
人的命运好坏,决定于因缘业力,是果报上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庭环境、居住条件、身体状况、职业状态、技术能力以及谈吐、人际顺逆等等方面。
4、居住适宜
居住是否适宜,确实会影响人的成长、情绪、心态、思路乃至生活作风等等。中国古代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是儒教亚圣孟轲孩提时期,他的母亲深知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好好成长,她搬迁了三次。
孟轲幼时丧父,全凭其母仇氏含辛茹苦、精心培育。孟母深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选择良好环境,对人成长非常重要。
孟家原居邹城郊外,马鞍山下之凫村。山麓坟莹处处,丧葬之事寻常发生。儿童嬉戏模仿葬礼,孟母心痛,迁居十里外之庙户营村。此村“日中为市”商贾喧嚣,孟子耳儒目染,游戏锱铢必较。孟母惟恐儿子沾染市侩之气,半年之后再次搬迁。来到邹城学宫附近,居处虽漱隘不堪,但朗朗之读书声,令孟母安心。孟子就模仿那些学生读书,长大以后就成为贤人亚圣了。由此可见,“居住适宜地”非常重要;这里所谓的适宜,如故事所示,尤其注重交往圈。因此,居住是否适宜是幸福与否的标志之一。

5、尽力行善:
随着时代发展,能否行善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了命运是否正当、心地是否正大的标志。行善不一定非要富有,关键在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行善也并非在业余,若能从事既不损伤众生、也不损伤自己,更能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正当职业,时时刻刻在行善不是更好吗?值得注意的是,世人颠倒,顾于情面上的“好意”往往是非善业,如给人提香烟、劝人饮酒、给人做烟酒业广告等等,则属恶行恶业。你想,你让人喝醉,酒后驾车出车祸了;你那一根烟好像不要紧,问题是后续的难以计数的“一根”又“一根”,却会引来要他的命的果报疾病;你那广告好像非常地间接,许许多多人群放不下那情面的根源,往往来之于广告影响。佛门中提倡禁止一切非善业,如禁止喝酒,也禁止卖酒。经上说,受持“菩萨戒”之人,若开酒店卖酒、乃至一杯,罪报是五百世没手,也就是要做五百世的畜生!
行善,要知何为善?一曰慈心,恩仁不杀;二曰清廉,节用不盗;三者贞良,鲜洁不染;四曰笃信,性和不欺;五曰沉稳,不恶口咒诅;六曰宽厚,不搬弄是非;七曰质直,不绮语;八曰持重,不悭贪;九曰谈定,不嗔恼有情;十曰明智,不邪见。具此十者必是幸福吉祥之人。
6、健康快乐
社会上普遍认同“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因为身心健康是富有品质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种巨大的福报。一个人能否快乐,决定的因素在于心灵,主要包括见解、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正确的见解和观念,是令人出离烦恼、趣向吉祥的;错误的观念和见解,如边见、邪见、常见、断见和禁戒取见等,是导人趣向苦海深渊的。总之,一个人没有健康,幸福无从谈起。
 

(佛门信众与智渡法师在一起)
  
 7、博学多闻
人在世间,多闻多学、见识广博,才会更加幸福快乐。比如,阿罗汉就是无学圣人,对世间的一切均已无所不知、没有任何世间的学问需要学的了。于是,世间的一切烦恼也就自然消亡。
 
8、精通工艺
工作熟练、技巧精通,对于从事的作业了如指掌,加上从事的积极和热情,你将因为工作而快乐。相反,假如没有把握,你有几分担心,你的幸福感就会打上几分折扣。一旦工作因为不够精通、可能会被辞退的话,那将不是一件吉祥之事。
那怕是服务业,工作都有是否熟练、精通和到位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得向德国和日本学,学他们工作的认真精神。据说:前些年,一些居士去参加日本的酒店管理培训,房间打扫卫生是最基本的项目。日本服务员把房间里的厕所马桶清洗得有多干净呢?清洗、消毒之后,常规检查时,负责打扫的服务员顺手从马桶里边打出一杯水来就喝了,她对自己做的卫生就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认真、自信和敬业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顺便提一下,人家服务认真,我们被服务的也要尊重人家的劳动,尽量减少人家为我们付出多余的劳作,这也是为自己惜福。无论住店或在家中,起床后都要顺手将被子叠好,最好叠放得跟刚进房间时一摸一样,垃圾也要放进垃圾桶,浴巾等放入指定的篓里,便于服务生或家人或自己后续收拾。千万不可像那些没修养的那样,房子里像被抢劫过一样、一片狼藉,到处是疙瘩或纠结。不要化钱培养自己的坏习性,你让人家为你多付出一分劳动,就会多消耗自己一份福报。

 
9、严于律己
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容易犯的毛病。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别人不可过严,对于自己则必须以道义作为准则,从严要求,“严于律己”。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要想别人不厌恶自己,必须让自己先做得完美;要想别人不怀疑自己,必须自己先守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深感别人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理解自己,因而失望、烦恼、抱怨,却忘了检查检查自已是否一切都做得很得体。因此,我们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去要求别人。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写出来的文章水平非常高,但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已经很有名气而松懈了对自己的要求,创作态度还是相当严谨,而且每写完一篇文章,他都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读诵品味。有一次,应朋友韩琦的邀请,写了一篇《画锦堂记》。当晚,当他复读该文章时,发现在文中“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这两句话里,各加上一个“而”字会使文章更顺畅、意思更深刻。于是,欧阳修连夜叫醒家人,骑马追赶取文之人,最终把“而”字补上才欣慰地让人上路。
“严于律己”应该更广泛地应该用于严持禁戒上。经济时代贪心易于膨胀,要是不能很好地把持戒律,能力越强、技术越好,或贪污、或受贿、或偷税……无论是否“东窗事发”,那都是不吉祥的,那毕竟是在无数倍放大地提前消耗他自己的福报;一旦“东窗事发”,则说明已将往昔所积累的福报消耗殆尽了,同时也即意味着贫穷报或饿鬼报即将到来。

 
10、言谈悦人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也可以把人说得跳。
古希腊寓言中说,舌头这东西是个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词来诅咒你。
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清楚、动听,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描绘多少金玉良言、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言,真是善言健谈。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多少废话、蠢话。
在说话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全部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
口才不是完全由先天造就的,也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和改善,包括重新设计你的谈吐形象和语言习惯。若能驾驭奇妙的舌头,妙语定会改善你的人生。
除了心态因素,言谈令人不悦的主要原因是语音障碍,不妨试着调整自己的音色、音调和音速,而加以改善:
保持恰当的速度,太快,使人喘不过气来,听不清,白费口舌;太慢,听了不耐烦。在说话中,声调要注意有高有低,乐曲中有快慢和强弱,要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样动听,就要注意快慢高低。尽管一个人声音的基调改变不了,但每个人还是可以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必有一种音色是最亮丽而具有魅力的。坚毅急进的音速,给人一种奋发感;柔和、清脆的声音使人愉快;低缓忧郁的声音让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声音使人发怒。
“口头禅”是要尽量消除,它会扰乱你的意图、节奏和听众的感受,显得杂乱无章。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忌讳那种傲慢的腔调,趾高气扬的神情,刻板僵硬的语气。而谦逊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调,能给人一种心悦诚服的力量。
在人际相处中,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把最没有价值的“我”字无限放大,要把频率最高的“我想”、“我认为”改成“你看呢”。除非对方要求,尽可能地不叙述自己的经历故事,除了真正贴切简短特例以外,更不要逢人便滔滔不绝地吐苦水,把周围人当成宣泄对象。开口诅咒、闭口发誓、漫天许愿、随便插嘴,都是粗俗鄙劣的表现。
不讲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树怕剥皮,人怕伤心。”不搬弄是非、不说人之短、不谈人隐私,说过头的话、刻薄话、挖苦或讽刺话,伤害感情的话都会给别人的心灵留下创伤。